网络安全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治理安全 >> 网络安全 >> 正文

二层网络、三层网络、大二层网络的定义

发布时间:2025年06月16日来源: 作者:张园园

一、概念与定义

1、二层网络:工作于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(Layer 2),基于MAC地址实现设备间通信,依赖广播机制进行数据传输,典型设备为二层交换机。

核心能力‌:MAC地址学习、数据帧转发、VLAN划分。

2、三层网络:工作于OSI模型的网络层(Layer 3),基于IP地址进行路由选择,支持跨子网通信,典型设备为三层交换机或路由器。

核心能力‌:IP路由、策略控制、跨VLAN/子网互联。

3、大二层网络:扩展传统二层网络覆盖范围的技术架构,通过逻辑隔离(如VXLAN、QINQ)在物理三层网络上构建虚拟二层隧道,突破广播域限制。

核心目标‌:支持虚拟机迁移、简化数据中心网络架构。

二、技术原理详解

1、二层网络(数据链路层)‌

①核心机制‌:

MAC地址转发‌:设备通过MAC地址表(源MAC学习)进行帧转发,交换机记录每个端口对应的MAC地址,实现同一广播域内的直接通信。

广播与泛洪‌:未知目标MAC的帧会广播到所有端口(泛洪),依赖ARP协议解析IP与MAC的映射关系。

环路避免‌:通过生成树协议(STP)阻塞冗余链路,防止广播风暴。

‌VLAN隔离‌:划分虚拟局域网(VLAN),限制广播域范围(如VLAN 10与VLAN 20逻辑隔离)。

‌②关键技术示例‌:

传统以太网交换机‌:基于MAC表转发数据帧。

‌STP/RSTP/MSTP‌:动态管理网络拓扑,防止环路。

2、三层网络(网络层)‌

①核心机制‌:

IP路由‌:根据路由表(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、BGP)选择最佳路径,实现跨子网通信。策略控制‌:通过ACL(访问控制列表)、NAT(网络地址转换)、QoS(服务质量)实现流量管理。

子网划分‌:将大型网络分割为多个子网,缩小广播域(如192.168.1.0/24与192.168.2.0/24隔离)。‌协议无关性‌:可承载多种上层协议(IPv4/IPv6)。

②关键技术示例‌:

三层交换机‌:硬件集成路由功能,支持线速转发。动态路由协议‌:OSPF(区域划分)、BGP(跨域路由)。

3、大二层网络(二层扩展技术)‌

①核心机制‌:

逻辑隧道封装‌:通过VXLAN、NVGRE等协议将二层帧封装在UDP/IP报文中,在三层网络上构建虚拟二层隧道。

广播域扩展‌:突破传统VLAN 4K数量限制(VXLAN支持1600万逻辑网络)。

控制平面分离‌:采用EVPN(以太网VPN)等协议管理MAC地址,替代传统泛洪学习机制。

物理与逻辑解耦‌:底层依赖三层IP网络,上层呈现为单一逻辑二层域。

②关键技术示例‌:

VXLAN‌:MAC-in-UDP封装,支持跨数据中心二层互通。

‌EVPN‌:基于BGP扩展的MAC地址分发协议。

Overlay:典型技术主要有VXLAN、NVGRE、STT等